点评
![]() 现在在为期六个月的米兰世博会的中点,145 个国家正在参加围绕“养活地球”主题的国家奇观,鹿特丹的Nieuwe Instituut (HNI)——该建筑的中心荷兰——正在展示一种更能反映国家公民自豪感的表现。 鹿特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了闪电战和毁灭,非常适合举办展览,其基本主题集中在脆弱的、往往不稳定的国家自我形象概念上。战后鹿特丹被迫重建,在世界舞台上开辟了一个新的位置,并重新确立了其作为国际港口的重要性。现在,七十多年过去了,鹿特丹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。HNI 的最新展览展示了一个有形的国家身份的构建是多么微妙,为自我反思提供了一个真诚的思考基础。 战后,鹿特丹已成为艺术、建筑和音乐的进步文化目的地。事实上,该市的企业和居民已经开始游说2025年举办世博会。反思这种明显的僵局,荷兰是什么?通过一系列家具、碎片和重建的展馆,审查了自 1910 年(当时该国的第一个展馆在布鲁塞尔建成)以来举办的 14 次荷兰参赛作品。作为策展人斯蒂芬彼得曼描述它:“每个博览会入口都是镜子里的一瞥,展示了荷兰在历史上的特定时刻所处的位置,它想成为的地方,以及如何通过展览展示这种现实和愿望。” 这种“现代性与国籍、经济与形象、企业机会主义和集体抱负”之间的潜在对话通过基于弗雷德里克·勒普 (Frédéric Le Play) 1867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计划的循环框架进行传播,“其中 14 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荷兰参赛作品各有一个平等的赌注。”
点评
![]()
点评
![]()
点评
![]()
点评
![]()
点评
![]()
点评
![]() 全球化和民族认同的影响形成了展览的暗流,在每个展出的展馆中都可以找到证据;这样一来,感觉就像是去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延伸。2013 年,OMA 的雷姆·库哈斯( Rem Koolhaas) 宣布,他对2014 年威尼斯双年展的指导将探索“吸收现代性,1914-2014”,以“展示民族特征的抹除”。OMA的AMO助理Petermann,帮助实现了库哈斯的想法。他们给与会国家的建议之一是看看他们自己的国家展馆,这些展馆是为了了解他们自己的国家如何应对现代性的兴起(和崩溃)而参加国际展示的。尽管这个最新的展览更加集中,但它强调的想法证实了这种方法。
点评
![]()
点评
![]()
点评
![]()
内容来源:archdaily
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