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美陈】韩国自杀圣地「麻浦大桥」因为感人的互动广告而成名,结果却打了自己的脸 - ...
三星生命保险《生命之桥》公益活动惊动了整个广告界和各路媒体,并取得各界热烈的反响,然而,第二年,却被现实冷冰冰地打脸了。这给策划人敲响了警钟。 韩国有一座桥被称为自杀圣地,它就是位于首尔的麻浦大桥。 近年来,韩国的自杀率在OECD(由35个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组成)国家中一直排列第一,其中麻浦大桥更是韩国自杀者的首选地,连续8年受到诸多自杀者的青睐。 在桥上放置的《生命的电话》用来求救或者心理咨询 2013年,三星生命保险做了一套惊动所有广告界和媒体的户外广告,在桥的两侧栏杆上放置了一句句感人的文字。 这一广告也是世界上首次尝试的“双向性沟通”公益广告,从此麻浦大桥也被叫做《生命之桥》。 “ 过 的 都 还 好 吧 ?” 贴着各种美食图片和温馨的照片,以重新激发轻生者对生活的向往。 而晚上的麻浦大桥会更美,每个灯安装了感应系统,每当有人经过栏杆时,字就会自动亮起来。 “你是不是有心事了?” “ 想 想 看 其 实 ” “ 你 是 一 个 很 不 错 的 人 ” “ 别 人 对 你 的 看 法 ” “ 有 那 么 重 要 吗 ? ” 铜 像 “ 给 予 鼓 励 的 朋 友 ” 仅2013年一年,三星生命保险就凭借《生命之桥》活动在世界各地知名广告节上获得37个奖项(可以说是13年最有影响力的广告)。 这一户外公益广告让麻浦大桥成为了首尔又一个观光圣地。 “ 不 要 再 伤 心 了 ” 在 桥 上 的 街 头 歌 手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被广告界和媒体称赞过后的一年里,《生命之桥》却冷冰冰的打了所有人的脸。 第二年,麻浦大桥的自杀率直线上升而且数字是疯狂的,是前一年的6倍(93人)。自此以后,这个数字在每年只涨不跌。累计至去年,自杀人数已达到202人,是没有做公益广告时的10倍以上。 麻浦大桥的形象,也从“不该自杀的地方”,变成了“能自杀的好地方”。 那么预防自杀的公益广告为何出现截然相反的意外结果? 韩国自杀预防中心郑泽洙说:“在想自杀的人当中,有些人会想要给自己的死亡赋予一种象征性的意义,而这些人多数情况下会去找寻这类有名的场所。” 从心理学上来解释,这一现象也叫“白熊效应”,越是不让实验者去想白熊,实验者越会不可抑制的去想。麻浦大桥上一句句劝阻自杀的文案,会加深轻生者企图自杀的想法。而且因为媒体和政府大力曝光和传播,导致更多的人想要选择在这里自杀。 桥上这些暖心的文案,对于想要自杀的人来说,可能并不是正向的,反而会让他们联想到现世的可笑,想起冷酷的生活根本不像这些文字般美好。 所有被文案打动的只有旁观者和游客。 " 今 天 的 风 吹 的 真 好 ” “ 要 不 要 来 一 杯 咖 啡 ” 外表看起来这么美好,而结果却如此糟糕。 所以不管策划什么,策划人如果不能感同身受,那么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是空想而已。 总有广告人觉得自己的创意多么“走心“,多么改变世界。其实,他们不过是一群沉浸在意淫中的幻想者,互相安慰吹捧罢了。 如今,政府决定要拆掉所有文字,而采用把两边的栏杆提高1m的方法来更为直白的去阻挡这些失意的轻生。 |